如今,80後的年輕父母遠比上一代更重視幼兒的早期教育。早教及家校合作教育對家長來說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詞了。如果新手爸媽能夠對幼兒進行精心、科學的早期教育,就如同給幼兒插上了對探索世界的羽翼,讓幼兒的感知更加靈敏、心智更加健康。一起進入“育兒樂”,相信在你們的努力下幼兒可以輕鬆贏在起跑線上,並且受益終身。
幼兒智能發育的敏感期
甚麼是敏感期?幼兒的大腦成長發育過程中,存在一個敏感期。在這個敏感期裏,大腦會有接收、學習知識和信息的強烈意願,幼兒對其中的某些知識或行為非常敏感。在這個時候,幼兒學習起來非常容易,如幼兒在某一時期對語言特別敏感,那麼這時教他說話,他會學得非常快。這是因為人的大腦有著明顯的可塑性,大腦中神經纖維鏈的發育結構可以變化。在敏感期裏,支持特殊活動的神經迴路可以很容易並有效地被創造出來。
幼兒處於敏感期,會有一種很強的力量促使幼兒對某種事物感興趣,繼而產生接收和學習的反應,同時影響幼兒的智力發育。有興趣才使幼兒記得住,記得牢。例如:當幼兒手的敏感期來到時,幼兒會產生“抓” 的動作用一隻手攥,用兩個手指捏,用三個手指抓等。有些成年人不靈巧,也是與童年時手在敏感期內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有關。
機不可失的幼兒敏感期
之所以稱為敏感期,是因為它是一個特殊的時期,所以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敏感期裏,如果幼兒所處的環境適宜,他在無意識中就可以自然地掌握某種活動能力,而一旦錯過了利於學習某方面知識或某部位活動的敏感期,幼兒再學習這種知識和活動就會不如敏感期裏容易。雖然幼兒還是可以在日後學會,但是學習時間會更長一些:在學習效果上也會更差一些。
如今,對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視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趨勢。而且敏感期不僅是嬰幼兒學習的關鍵期,同時還會對幼兒心智與人格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父母最好不要任幼兒自然發展,而是要充分利用幼兒敏感期的這一良機,積極地促進幼兒智力與人格的發展。
不同年齡段的敏感期
親子依戀敏感期(0 - 2歲)
這是指父母與幼兒之間依戀關係的最佳培養時期。這種關係在媽媽懷孕後、產前就已經產生了,一直延續到幼兒兩歲時,且在兩歲前一直呈上升趨勢。在這個敏感期裏,幼兒與父母的依戀關係對於幼兒的大腦發育來說是尤為重要的。因為幼兒信任感發育時,在大腦的語言、智力、感觀和運動區域中,有上萬億個神經接點在這些區域裏形成,幼兒在依戀關係中得到的愛組成了大腦的結構和功能,同時也為幼兒日後的社會情感奠定了基礎。
感官敏感期(0 - 6歲)
幼兒從生下來,就可以靠自己的聽覺、視覺、味覺、嗅覺等來感知這個世界。所以說感覺發育是幼兒智力發育的基礎,這個敏感期將持續到幼兒6歲。尢其是在幼兒3歲前,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感觀來獲得生活中的實踐經驗,父母在這一時期,可不給幼兒準備鍛煉感官發育的東西,用生活中的各種事物、環境來挖掘和鍛煉幼兒的感官發育,為幼兒的智力加分。
動作敏感期(0 - 6歲)
3歲之前是幼兒大肌肉動作發育的敏感期。幼兒在這一階段一直都是活潑好動的,他逐漸從床上活動手腳發展到會爬、會走、會跑。1歲半後幼兒的手也進入了發育的敏感期。手眼協調能力逐漸加強,更加“活潑好動了” 。
父母要放開對幼兒的綀縛,在滿足幼兒亂拿東西需求的同時,也滿足幼兒認識世界的好奇心。放開幼兒,讓幼兒自己去走、去跑,這也是鍛煉幼兒肢體動作的最好方法。這些都有利於開發幼兒的大腦,使幼兒左、右腦均衡發展。
語言敏感期(0 - 6歲)
日本教育家松原達哉說:“嬰幼兒時期是孩子一生中身心發育最顯著的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不抓緊教育和指導,掉以輕心、放任自流,孩子的一生就毀掉了” 。因此,父母要抓住幼兒的敏感期對其進行適當的教育。
從幼兒開始“自言自語” 發音的時候,幼兒就已經進入了語言敏感期。這個時期裏,大腦主要準備學習語言,幼兒在這種自然狀態下,會輕鬆地學會母語。如果幼兒要學習第二種語言,也是最好在這時進行,這比過了敏感期後再學習要輕鬆、容易得多。
豐富的語言環境對幼兒的語言發展有促進作用,所以父母可以多和幼兒“交流” ,多和幼兒聊天,多給幼兒講故事,從而訓練幼兒的表達能力。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 - 4歲)
如果幼兒開始對地上的小蟲子、樹幹上凸起的樹皮、衣服上的小圖案產生了興趣,眼睛盯著,用手觸動或摳著,就代表幼兒進入了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時期。父母這時可以讓幼兒盡情觀察這些小東西,也可以多找一些小的東西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鍛煉幼兒的觀察力,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閱讀敏感期(4.5 - 5.5歲)
如果你在看書,幼兒跑過來,想知道書上說的是什麼,纏著你講給他聽,說明幼兒進入閱讀敏感期,一般閱讀敏感期發生在4.5-5.5歲。閱讀敏感期和幼兒之前的感官、動作、語言的發展有關,如果之前發展得好,幼兒會自然而然在這個時期產生對閱讀和書寫的意願並增強學習能力。父母可以給幼兒選擇多種讀物,提供給幼兒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
在幼兒面前父母一定要盡量使用文明有禮貌的語言,注意自身的語言修養,特別是語言習慣不好的父母更應該有意識地約束自己,以免使幼兒形成或模仿不良的語言行為。
參考文獻:
§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 》,台北,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 黃志成、王淑芬(1995):《幼兒的發展與輔導》,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李宜賢等 (2002) :《兒童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永大。
§ 郭靜晃等(2005):《兒童發展與保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 黄天等 (2007):《幼兒發展與輔導》,台北,考用。
§ Papalia, D. E., Olds, S. W., & Feldman, R. D. (2005):《人類發展:兒童心理學》
§ Brack, J. C. (2008) : 《幼兒感覺統合活動設計》,台北,華騰文化。
教育統籌局《感知肌能訓練:教具運用及安全指引》網站 http://resources.edb.gov.hk/pmt/